現在買東西真的是太方便了,而且每個商城都有很多優惠
因為物流的進步以及無遠弗屆網路商城,在這個特殊時期,不出門也是顧慮到自身安全
無論是生活上用的,還是比較高單價的3c產品,目前在網路上選購比較多,真的是非常方便啊
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真的沒錯,這就是懶人經濟啊!!!!(好像哪裡怪怪的)
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是我在網路上閒逛時,猛然看到的產品,而且這產品其實我在很多評論網站觀察很久了
以實用性,價格,網路開箱文,臉書還有Dcard的相關資料來判定,推薦的人真的不少
而且當時的入手價跟現在比,現在入手才真正賺到,實際到貨後,也是非常的符合我的需求~~~
最近家人也是很需要這個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,不枉費做了好幾天功課,好險沒出槌
現在終於等到最佳購買時機,不然等下次折扣,不知道等到甚麼時候
所以我個人對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的評比如下
外觀質感:★★★★
使用爽度:★★★★☆
性能價格:★★★★☆
詳細介紹如下~參考一下吧
完整產品說明
品牌名稱
容量
- 0L~50L
適用於
- 衣物類
產地
- 中國大陸
組裝方式
- 自行組裝
材質
- PP
- 聚丙烯(PP)
商品規格
- 商品規格:
日式上翻式附輪收納箱
尺寸: 43*33*30cm±5%
顏色:純白/湖水綠/薰衣草紫/米/藍/粉/淺卡其/灰色
產地: 中國
材質/成份: 環保PP
非常推薦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給大家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↓↓↓找不到適合的商品嗎,本月好物推薦一起來看吧↓↓↓
標籤註解:
PTT鄉民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限量,團購,限時,週年慶,禮物,優惠,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特價,開箱,比價,活動,好評,推薦
mobile01網友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哪裡便宜,採購,優缺點,試用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,好用,CP值,經驗,好康,集購,下殺,免比價,去哪買?,
名人推薦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介紹,部落客,排行,日系斜口上掀可堆疊附輪加厚收納箱(4入組),體驗,精選,限定,折扣,折價卷,dcard推薦,直播主推薦,網紅推薦熱賣款
熱點新知搶先報
1、網點的凋零 投資任何行業的股票,既要分析過去,也要預測未來。有時候預測未來比分析過去要重要的多,因為我們持有股票後賣出的時間點可能在一兩年,甚至三五年之後了,這個時候市場給公司的估值,就取決於未來那個時點公司的財務表現,以及到時候公司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,比現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?我們希望買入的股票能實現戴維斯雙擊,既賺業績的錢,也賺到估值提升的錢。 未來的銀行業會是什麼樣子?還不好說,但我們知道現在銀行們已經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,有的銀行甚至一隻腳踩在懸崖邊上了。壓力的來源,首先就來自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,銀行突然不知道怎麼做業務了。 以前提起銀行,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高大上的,裝修豪華的網點: ... 但是到了2020年的今天,銀行給我們的印象可能只剩一個APP。我已經想不起來上次去網點是什麼時候了,是半年前?還是一年前?好像是我的建行APP綁定手機太多了,只能去網點註銷兩個舊設備,當時我很不情願的跑了一趟,覺得太浪費時間了,大家都很忙的,為什麼不能在線辦理業務呢? 網點以前可以吸收很多存款,便於營銷人員開展業務,賣賣理財,辦辦信用卡什麼的,是銀行經營的關鍵環節,是名副其實的「利潤中心」,意思是創造利潤的地方。但是現在呢?網點裡大部分是拿著幾百塊零錢的大爺大媽,還有一些必須通過面簽等複雜程序的特殊業務,一些對公業務等還需要網點,零售方面已經越來越「去網點化」,「APP化」了。這個時候,網點反而成了「成本中心」,網點越多,人員冗餘越大,租金和工資等開銷越大,對於銀行來說負擔越重。高效的,可以賺錢的網點越來越少了,有些網點更是成了「燙手山芋」,不知道怎麼處理。 網點們或許還可以做一些現代化的改造,再搶救一下,但這個時候,銀行經營的重心必須全面轉向APP這樣的網際網路渠道了。 但是,銀行這樣的傳統機構能做好APP嗎?不太看好。 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是:銀行決戰,諸神黃昏。 先說結論: 所有銀行都在面臨一場轉型的危機,以後的日子過得不會太好,轉型積極有效的銀行將最終勝出。招行大機率繼續領跑全行業,現在他的理念和管理水平領先行業至少兩年時間,有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,招行的護城河正變得越來越寬,越來越深。 後面的內容我會給出證據。 2、APP時代 不管銀行們願不願意,從現在開始都要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,發展金融科技,努力做好APP等網際網路渠道。這是未來唯一可以有效觸達客戶的渠道,而且在全渠道的占比會越來越大,物理渠道會逐漸萎縮。 這個道理,銀行們懂不懂呢?連我這個外行都懂,銀行的高管、專家們怎麼會不懂呢?據我觀察,大部分銀行表態都很堅決,比如這個:「本行著力增強手機銀行 APP 客戶經營能力,推動零售客戶經營模式轉變,重構業務流程和產品服務,全面提升用戶體驗,構建手機銀行 APP 與線下網點的無卡化服務生態。」口號喊的很響,但具體落實到「做」上,又是另一回事兒了。 我在仔細研讀各行報表的時候,發現除了招行,基本沒有對APP相關信息詳盡披露的銀行,大部分一筆帶過,連「APP」、「手機銀行」等詞彙出現的頻率都很少。為了做對比,我選取工行、建行、交行這三個對個人客戶相對重視的國有大銀行,為什麼不選農行、中行、郵儲?你懂的。股份行裡面除了招行,我還選了平安、浦發、民生、興業、中信等幾家,下面做個集中點評。 宇宙第一大行:2019年年報自稱要打造「第一個人金融銀行」,還說自己的「手機銀行客戶規模、粘性、活躍度等指標保持同業領先」,這種自吹自擂的功夫也是沒誰了,實際表現如何呢?年報里通篇空話、套話、大話,而且APP管理體系混亂,除了一個標準的手機銀行APP「融E行」外,還有一個「融E聯」,用來作為場景入口和客戶信息服務中心,還有一個「融E購」APP做網上商城,另外還有個APP叫「工銀E生活」主攻信用卡客戶,一共四個APP,這個體系看著讓人眼暈,實際效果如何,不敢想。工行以6.5億的龐大個人客戶數,做到了融E行註冊用戶數3.61億,客戶向手機銀行的轉化率是55%,另外有融e聯客戶1.67億,融e購1.46億。注意,這些都是註冊客戶總數,他肯定是不敢披露月活數據的,估計裡面殭屍客戶一大堆。 我個人對這些銀行的APP是很熟悉的,因為以前就是混這個圈子的,而且是所有市面上主流銀行的卡主,這是我手機里常用的銀行APP: ... 我對各家銀行APP和信用卡的尿性太熟悉了,有興趣可以看看之前寫的《信用卡江湖(上):草根調研,用戶的角度》和《信用卡江湖(下):數據分析,銀行的角度》兩篇長文。 這裡科普一下,銀行做APP,可以做一個大而全的手機銀行,也可以在手機銀行之外再做一個信用卡專用APP,大部分銀行都是這兩種策略。各有優劣吧,大而全的APP顯得比較「重」,客戶端體積龐大,功能繁雜,不夠扁平,但是用戶確實可以在裡面找到銀行的所有服務,典型代表是平安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家。另一個策略是用手機銀行APP來滿足基本的銀行帳戶查詢、轉帳、管理功能,還可以購買理財、基金等產品,然後用一個專門的信用卡APP滿足客戶信用卡管理和各種信貸、消費類場景的拓展,這是雙APP策略。這個思路的特點是APP功能比較簡潔,對客戶更友好,可以各司其職,但是缺點是需要下載兩個APP,有些客戶會覺得麻煩,而且這兩個APP確實有功能重複的地方,開發和維護起來可能造成資源浪費。這個策略的典型代表是招行、中信、交行等其他銀行,當然一些規模比較小的股份行、城商行、農商行等是肯定沒有資本去運營多個APP的。 所以工行就是個奇葩,我判斷它的「四APP策略」以後肯定要調整,走不遠,誰會沒事兒干下載四個APP換著玩兒呢?其中有兩個還是基本沒什麼用的,說明工行內部藩鎮割據,沒有一個統籌規劃的部門,完全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想問題,用戶到底需要什麼?用戶會需要同一家銀行的四個APP嗎?這是個用大腳趾頭都能想出來的答案。 繼續掃描其他銀行。 小建:2019年中報手機銀行客戶數3.29億,同比增長6.12%,微信公眾號關注數9400萬。沒了?沒了,這就是他對於線上渠道的所有信息披露,建行說自己的微信銀行是重要的業務辦理、諮詢、營銷平臺,但是我們都用過的,這東西就只能查查帳戶,沒有其他功能,建行可能覺得自己把線下的櫃檯搬到網上就可以了,很傻很天真。 阿嬌:從2019年年報開始終於開始披露APP數據了,他用的是「手機銀行+買單吧」雙APP策略,其中買單吧用於支撐信用卡、信貸、移動支付、生活場景等服務,註冊用戶6000萬,月活2568萬。另外他的手機銀行的月活也有披露,是2218萬。 阿嬌已經開始學習招行了,至少把月活作為重要的經營指標寫在了年報里,不像有的銀行,說是發展APP,其實是裝裝樣子。就像有的學生,平時看著挺用功的,一到考試就一塌糊塗,露餡兒了,因為他平時不是真的用心學習,而是裝給別人看的。 注意,註冊用戶真的用處不大,大部分來源是舊的線下用戶的遷移,其中的無效用戶太多了。對於銀行來說最重要的是活躍用戶有多少,我們監測月平均活躍用戶數,即月活(MAU,Monthly Active User)。因為現在所有銀行都在努力把線下用戶導入線上,只要你去網點一次,他的客戶經理都會教你註冊和使用APP,但是註冊後用戶是否會形成使用習慣,這個網點就管不著了。同樣的6000萬註冊數,2000萬和4000萬月活的差距太大了,月活越多意味著用戶打開APP的次數越多,對APP的關注就越多,越有可能對銀行產生「粘性」,以後就可以藉此吸收更多的存款,促進其他金融產品的銷售。 繼續往下看。 小微之王:雙APP策略,手機銀行+全民生活。直到2019中報,依然對APP數據保持0披露,心態很好,堅持住。 同業之王:手機銀行+好興動,2019年中報顯示手機銀行用戶數2868萬,月活1312萬,沒了。 對公之王:手機銀行+浦發信用卡,2019年中報時零售客戶數8240萬,手機銀行用戶數3892萬,APP轉化率47.23%(APP用戶數除以零售客戶數),竟然還不如工行,大跌眼鏡。 保險銀行:2019年年報零售客戶數9700萬,口袋銀行單一APP註冊用戶數達8900萬,APP轉化率91.7%,這個好誇張,直觀的感覺有點兒太高了。但咱也不能懷疑數據造假,如果數據是真實的那麼只有一種解釋,他動用集團的力量發動了很多人去註冊他的APP,然後在其中申請新一貸、信用卡等產品,只是最終審批下來的可能沒那麼多,沒有增加零售客戶數,使最終的零售客戶數和APP註冊用戶數較為接近。月活3292萬,這個活躍度其實很不錯了,保險銀行對APP和金融科技都算比較重視。 鐵公雞阿信:手機銀行+動卡空間的雙APP戰略,零售客戶總數1.02億,手機銀行用戶數4582萬,APP轉化率45%,手機銀行月活1115萬,信用卡APP月活1000萬+,這兩個月活數據都太低了,只有同等體量的交行的一半,但中信至少敢披露,也算是表明了一個奮起直追的態度。 說實話,以上這些還算是銀行里APP做得比較好的,我也經常使用,有的APP一看就顏值在線,介面乾淨整潔,功能強大,邏輯清晰,看得出來是經過細心打磨的,用起來就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。當然反面教材也是有的,這裡我就不舉例了。注意,APP好不好用不是你中老年股民說了算,是年輕人,是APP用戶們說了算的。有兩個朋友說工行的APP好,我也是醉了。當然,這都是主觀感受,我們還是讓數據說話。 ... 其實APP這個東西,你要做到好用是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的,所謂「小步快跑,試錯疊代」,前幾代APP那基本是沒法兒看,但是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會不斷的反饋意見,設計師們再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改版、調試,經過數個版本的進化變得越來越成熟,對用戶越來越有親和力,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持續的投入,還要有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在後面做支撐。另外一些功能和介面也需要調整,有的做加法有的做減法,要根據實際的運營情況,還有銀行的戰略選擇慢慢的推進。 講了這麼多,趕快進入重點吧,看看招行在APP這個領域是怎麼做的,有哪些值得同行們學習的地方,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。 (友情提醒,本文篇幅較長,但全是乾貨,投資銀行股的朋友請先關注再看) 3、MAU戰略 首先是戰略上足夠的重視。 從2018年中報開始,招行就提出以MAU(月活)這個最重要的指標作為指引,實現零售業務從卡時代向APP時代的飛躍。隨後在2018年年報,直接把MAU定義為全行的「北極星」指標,在所有的戰略策劃時都把MAU推到了第一的位置上,這個架勢有點兒嚇人,好像要把一家銀行改造成網際網路公司的感覺。其實以後的銀行就是網際網路銀行,招行只是先人一步罷了。 在報表的信息披露上,不惜用大篇幅,多角度,持續的對兩大APP手機銀行和掌上生活的經營成果進行展示,展示的相關數據項多達二十幾個,你能想到的有,想不到的也有,表明了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。 另外,招行在設計和運營APP的時候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邏輯,總的來說就是:「拓展服務的邊界,吸引更多的用戶,轉化更多的客戶,提高客戶的粘性。」 這是我總結的,下面詳細解讀一下: 在網際網路時代,獲客成了所有銀行的大難題,因為傳統網點開始消亡,銀行突然沒有獲客渠道了。這個時候APP被推上了前臺,招行認為,如果APP做得足夠好,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戶,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轉化為更多的客戶。 ... 招行的兩大APP,招商銀行手機銀行主要負責銀行帳戶的查詢和管理,還有理財、基金、保險等金融產品的銷售,以上兩個功能是重點,在這個基礎上再向生活場景延伸(話費、飯票、影票、出行、外賣、繳費、社保公積金等便民服務),另外僅幾個版本還加入了一個「社區」功能。 另一個APP掌上生活則專注信用卡、分期和其他消費貸,其中融合的生活場景主要偏向消費領域,比如飯票、影票、機酒火車等,當然在線商城也是必不可少的,因為這些場景都是可以直接促成信貸消費的,讓金融服務與場景有效連接起來,另外加了一個「今日發現」的功能。 這兩個APP的功能有些是重合的,但互有側重,前者偏向金融產品銷售,它的那個「社區」,其實是有點兒參考東財的股吧、基金吧,同花順的同順號等平臺做的一個金融服務社區,其實雪球也是這個套路。社區可以帶來流量,有了流量才能變現。為了提高APP的流量和客戶的粘性,「社區」裡面有各種理財或財經類大V在發文,包括一些關於理財、房地產、基金、黃金等金融產品的資訊,另外還對客戶做理財教育。 而掌上生活呢,顧名思義只和「生活」相關,是消費向的,當然招行的最終目的是做信用卡、車貸等消費信貸,新增的「今日發現」欄目同樣是為創造流量而生,裡面有關於美食、電影、科技電子產品、汽車等消費品的小短文,勾起人的消費慾望。 這兩個APP定位非常的明晰,相當於在這裡開始就對客戶進行了分類管理,比如說有些人他只持有招行的信用卡,沒有借記卡,那麼他就不需要「招商銀行」APP的那些功能,這個時候只需要下載掌上生活就可以了,這個APP的設計非常的輕便時尚,很有親和力。 當然,現在就說這兩個APP可以獲得成功還為時尚早,尤其是其中的社區和今日發現兩個獨立板塊,絕對是一種大膽的嘗試,我在其他銀行的APP上都沒有見過。 下面放出我做的招行「MAU戰略」簡圖: ... 這個圖就招行戰略的全流程,兩個APP通過提供基礎的帳戶功能和各種生活場景,對客戶形成粘性,創造持續的流量(MAU)是關鍵,最終可以把用戶導入兩類銷售場景,理財和消費金融,實現流量的變現,這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打法,離傳統的銀行存貸業務模式已經越來越遠了。 其實大部分銀行的APP也都是這個套路,那麼招行在實踐的時候有什麼過人之處呢? 開放式的平臺生態是它的一大特色,即利用APP和金融科技的優勢做金融服務輸出。招行把所有的數據和服務全部上「雲」,任何想要融入這個平臺的內外部機構都可以隨時調用,做出獨立的API(即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,應用程式接口)。 比如,「餓了嗎」在招行APP上外掛了一個小程序,有點兒像微信的小程序,客戶可以不用打開「餓了嗎」APP,直接就在招行的APP上享受點餐服務,如果沒有開放式的平臺生態,沒有雲架構的支持,這些功能是沒法實現的,招行要提供外賣這個場景就只能自己來做,效率是很低的,而且不夠專業。現在相當於直接把權限給到了餓了嗎公司,拓展了平臺的邊界,提高了商業的效率。現在入駐招行APP的外部小程序,比較有名的還有高德打車、電子社保卡、沃爾瑪、交通部ETC、順豐、學而思網校、貨拉拉、京東快遞、友寶、便利蜂等知名大公司和政府機構。 ... 當然我們會發現招行APP提供的這些外部服務,小程序們,其實就是向支付寶、微信學習來的,而且這兩家已經做得很成熟了,那招行能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地盤裡分得一杯羹嗎,說實話我不是很有信心,這個只能算是一種探索吧。我作為一個普通用戶,如果需要在餓了嗎點餐,那麼我可能會用餓了嗎自己的APP,或者直接在支付寶上用餓了嗎小程序,幹嘛要跑到一個銀行客戶端上去找呢?我的動力就不是很足。 以上是外部接口的部分,在招行內部,各個分支行也在積極開發自己的小程序,因為不同地域的客戶和商戶確實是有很大差異的,這個時候分支行們可以藉助自己的小程序做出針對本地化的服務,反應更敏捷,也能加強與客戶的聯繫,而且提高了分支行的參與度,相當於是一場科技競賽。這個策略我覺得有點兒意思,但是我擔心它在成本上是不是劃算,還有,各個分支行的科技水平肯定比總行要差得多,他們是不是都能做好小程序呢?我表示懷疑。 當然這是招行的布局,至於具體它是怎麼做的,是通過補貼還是其他營銷的方式尋找更多的用戶,我們還得看最後的成效怎麼樣。如果這個事兒成了,那就太牛了,那招行就真的不是一家單純的銀行了。 另外招行還提出,要從客戶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。 ... 注意,客戶和用戶很多時候是不重疊的,對於銀行APP來說,用戶包含客戶,比客戶的範疇更大。傳統的銀行是客戶思維,意思就是,如果你是銀行的客戶,那麼你能為我創造價值,我才努力為你提供服務,如果你的價值沒那麼大,那麼對不起,我可能就得砍掉一些服務了。個人客戶在銀行存款少的,去了大銀行的網點體驗可能就不太好,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客戶思維驅動下的行為方式。 但是到了網際網路產品上,就必須有用戶思維了,只要是來使用產品的人,不管它最終是否會轉化為客戶,都要一視同仁的對待,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,看看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,和用戶之間形成一種情感上的聯繫,讓他自然而然的轉化為最終客戶。這個變化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比如在設計APP產品的時候,不能一心想著賣理財、放貸款、促消費,還得在一些細節上持續的打磨,提高用戶的體驗。當然這些是產品經理的工作,我們投資人也不需要懂,只需要知道招行在朝這個方面努力就好了。而且據我的觀察,招行做的還得不錯的。 以上全套戰略,就是招行的大方向,朝著擁有更多用戶和客戶的方向努力,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,但是客觀的說難度不小。戰略是不是能很好的執行,最終結果如何,現在真的不好說。但是這裡招行已經看到了未來行業變革的趨勢,第一個開始行動,說領先行業兩年是不過分的。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招行這一年來在APP領域做出了哪些成績,讓數據說話。大家對比一下其他銀行,看看誰是真干。 4、一點小成績 從零售客戶數和APP用戶數的角度: ... 零售客戶數近三年高速增長,而兩大APP的用戶數增長更快。我們定義「客戶APP轉化率」為招銀APP數除以總零售客戶數,那麼2019年這個數據達到了79%。要知道招行的信用卡用戶基數也很大,有些人不用手機銀行,只用掌上生活的,所以實際的APP覆蓋率肯定是更高的,但是這裡又不能簡單的把招銀和掌上生活用戶數合併起來,因為裡面還有重合的部分,有的人在同時使用兩個APP。 這個APP的滲透率除了平安銀行,沒有一家銀行比得上,注意平銀是單APP策略,和招行還不太一樣。可以說其他銀行現在還看不到招行和平銀的尾燈。 在MAU這個最重要的指標上,招行的表現更加亮眼: ... 以1.44億的客戶基數,做到了1.02億的總MAU,去重後至少也有七、八千萬,大幅領先於平安銀行的3200萬,對比其他銀行就更不用說了。 招商銀行APP的運營方面: ... 交易筆數和交易額均穩健增長,這兩個數據體現的是基本的帳戶管理功能。人均月登錄次數近三年來保持在12次左右。 在更高級的產品銷售的層面: ... 招銀APP在2019年累計已獲取762萬的理財客戶數,占全行理財客戶的89.96%,全年實現了7.87萬億的理財銷售額,占全行理財銷售總額的比例達到71.52%,這個數據在2017年只有43%。可以說,招行通過三年的努力,基本實現了理財銷售的線上化,當然有些較為複雜的理財產品還是需要網點去推進的,而且APP畢竟缺乏宣講教育的功能,有些客戶可能永遠接受不了在APP上買理財,這些產品銀行不承諾保本,是有一定風險的,很難獲得一部分客戶的信任,還是需要線下人員的引導。 既然要走「做大用戶基數,再從用戶向客戶引流」這個路子,那麼APP產品在金融服務以外提供的價值也至關重要,所以招行從2018年起監測了兩大APP的金融流量和非金融流量占比。金融流量好理解,非金融流量有哪些呢?比如我打開招銀APP,但沒有查看銀行卡的餘額,只是單純的是看了看「社區」這個板塊有哪些有價值的資訊,「生活」板塊有哪些好玩、好吃、好看的線上線下產品,了解一下招行又在搞什麼樣的活動了。我打開掌上生活,不是為了給信用卡查帳還款,而只是逛了逛商城,看了一圈兒「今日發現」等非金融板塊,這些與金融無關的行為就統計為非金融流量。招行披露,2018年末招銀APP的非金融流量占比達27.11%,掌上生活APP的非金融流量占比達44.21%,這個比率當然是越高越好的。 但是到2019年年報的時候,招行發現這樣的統計還是不夠精準,於是優化了一下,把金融場景和非金融場景進行了去重處理,計算去重MAU在總MAU中的占比,結果如下: ... 可以看出從2019Q2到Q4,兩大APP的金融使用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,而非金融使用率都有提升,說明非金融場景的構建越來越好了,用戶的使用率更高了,而這恰恰就是更多用戶數量的來源,也意味著招行提供的非金融服務開始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。用戶打開APP,不是因為要轉個帳、還個信用卡等簡單需求,而是開始對其他方面感興趣了。 這裡有個基本邏輯是,純金融APP沒有前途,只是把傳統的線下網點搬到了線上,而且金融產品的用戶留存和轉化能力太差了,粘性不足。試想一下我們登錄有些銀行的APP,打開它的目的就是看看帳戶餘額,或者轉個帳,還有對信用卡的帳單和還款情況進行關注,偶爾買個理財。至於它的其他功能,我才懶得用,一是覺得它不夠專業,我對銀行做這些額外的附加功能沒有信心,比如前面我們就講過餓了嗎的例子,那麼我可能一兩分鐘做完特定的幾個動作就退出了,其他時間都很少打開。這樣用戶(包括客戶)對銀行APP沒有粘性,就產生不了後面的購買、消費等行為,這式金融類APP的最大問題。 現在這個時代,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,注意力是唯一的稀缺資源,所有的手機APP都在努力搶奪用戶的注意力。以前是社交類、電商類、視頻類APP的內部鬥爭,比如微信、QQ、陌陌等搶社交的用戶,頭條、騰訊、網易新聞搶媒體用戶,淘寶、京東和拼多多搶電商用戶,愛奇藝、騰訊視頻和優酷搶長視頻用戶,它們互相在各自的子行業里打架。自從抖音加入戰團,現在大家發現競爭徹底白熱化了,因為抖音是做短視頻的,粘性又特別的高,用戶刷起抖音來沒完沒了。你一天要占用用戶的兩個小時,用戶很忙的,一天就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上網娛樂放鬆時間,我社交、電商、媒體、長視頻可以分到的時間全部變少了,這個太可怕了,所以現在成了大亂斗的時代。 也就是說,你別看微信、淘寶、抖音,加上銀行類APP,他們互相之間似乎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,但是他們都在搶奪用戶有限的時間,都在想辦法把用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。所以連微信都嵌入了短視頻功能,你多玩兒一會兒微信,多刷一點小視頻、公眾號、朋友圈和在看的內容,我騰訊就越可能賺錢。這種情況下,相當於把銀行APP扔進了一個更大的戰團,不單要在銀行之間競爭,還要和傳統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競爭,媽呀,這可太嚇人了,銀行哪兒幹得過這幫豺狼虎豹啊! 所以我用了「諸神黃昏」這個詞來形容未來大部分銀行的結局,你看看是不是很恰當? 那麼有人會說,我一個搞金融的,把金融搞好不就行了,怎麼還逼的我去干網際網路的買賣,我也不會啊?我的追求也不高,就單純的做好銀行行不行?也不是不可能,比如對公條線受影響就很小,這個領域專業而複雜,和網際網路公司關係不大,只有銀行自己可以做。但是在零售領域,你就不得不面對來自網際網路巨頭正面的衝擊了,因為未來的用戶全部在網際網路上,意味著如果銀行不自建網際網路渠道,獲客的路子就堵死了,那還談何客戶基礎?混吃等死,不思進取的銀行,以後的客戶基礎會越來越差,活期占比越來越低,負債端成本越來越高,以後還怎麼幹?沒法兒干!所以不管你銀行願不願意,現在都必須幹起來,把眼前這個APP的生意做好了先,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。 當然還有一個套路,比如現在借唄就開始和銀行們合作了,廣發銀行、光大銀行、興業銀行、浦發銀行、南京銀行、上海銀行、北京銀行都在給借唄供應低成本的資金,然後借唄再收個過路費,把錢高息放出去,銀行們現在倒是省事兒了,但未來呢?最大的渠道在我阿里手裡,你們國有大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農商行的資金都可以接入進來,注意秩序,排好隊,誰的錢穩定、量大、便宜,我就和誰合作。那個醫藥行業的「集采」政策挺不錯的,你看我阿里人工成本這麼高,前期虧了這麼多錢才鋪好的優質渠道和品牌,咱們為了公平,也搞個銀行屆的集采吧,你們支持不支持啊? 所以你看,銀行在現階段可以適當的和網際網路公司合作,但如果完全不經營自有渠道,把自己託付出去,簽了賣身契,那是與虎謀皮,等十年以後網點徹底死乾淨了,到時候銀行除了哭,還能幹啥? 這就是招行要不惜一切代價,舉全公司之力,破釜沉舟,大力拓展網際網路渠道的必要性,也是我前面說到的APP非金融場景的構建,提高非金融使用率的原因,實在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兒。 招行的APP用戶中有70%以上是年輕客群,還披露了借記卡和信用卡的數字獲客占比: ... 可以看出,信用卡的數字化獲客占比在持續改善,現在已經有64.3%了,而借記卡的數字化獲客就顯得很難。這個也好理解,因為網申信用卡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而網申借記卡,一個是借記卡本身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,再一個是借記卡的功能在逐漸被移動支付等平臺替代掉,一個人持有多家銀行借記卡的必要性也變得很低。這裡對於仍然想要拓展借記卡客戶的銀行來說,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多發信用卡,然後引導客戶在開卡的同時順便多領一張借記卡,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貢獻更多的存款、貸款,以及金融產品如理財基金的購買等。 招行在探索APP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在努力拓展其他網際網路渠道:截至2019年底,它的微信、QQ、支付寶等官方帳號的粉絲已經積累到1.39億。它的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也在快速提升: ... 現在達到2200多萬,我特意去對比了各家銀行的官方公眾號,發現運營的情況參差不齊,比如我宇宙第一大行的這種風格: ... 主要內容是吹我工行有多麼多麼牛逼,業務開展的是多麼多麼好,別逗了好嗎?這個時代的人哪有功夫聽你BB?底下當然就沒什麼人評論、點讚、在看,因為你講的這一堆和用戶根本無關的好嗎? 反過來看招行的文案,就說最近幾篇吧,看看這個標題,至少在說人話,而且還很有趣: 1、今天,你和誰在一起 2、你好,那些每天出門的人 3、在嗎,想見你 4、越過山丘,不見不散 5、承認吧,你缺的不是錢,是這個 6、年輕人,你為什麼睡不著? 比如這篇《在嗎,想見你》,是這個畫風: ... 原圖太長了,朋友們可以找到公眾號自己欣賞。 下面的評論是這個樣子: ......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很難想像這是一家銀行的公眾號可以營造出來的社交氛圍。 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看,每篇文案都是滿滿的情懷,是有溫度的,是把粉絲當自己人的。大家可能聽說過杜蕾斯是怎麼用微博做營銷的,一度成為商界效法的經典案例,我可以說,現在的招行就是銀行界的杜蕾斯。有些文案,我一個中年老漢都看得熱淚盈眶,一點兒不誇張。每篇文案閱讀都是十萬+,每篇都是爆款,每篇的在看數至少500+,這樣的公眾號,這樣的銀行不漲粉,天理不容!從這個側面就可以看出招行對於客戶,哦不,以前叫客戶,現在是用戶,是多麼的用心,多麼的在乎用戶的感受。 5、小結 給一家銀行估值,不但要看靜態的財務數據,還要看他在幹什麼,是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是真干還是假干,這樣才能看到銀行的未來。 如果你仔細讀完了本文,理解了渠道、客戶、用戶、APP、MAU、粘性、場景、平臺生態這些詞對於一家銀行的意義,你就不會奇怪為什麼我說招行在APP時代已經領先其他銀行至少兩年,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依然能繼續領跑。 招行有這麼多優點,但我們不能無腦吹,數據和案例都擺在這裡了,下一篇我們要找找招行的缺點和不足,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還沒有答案: 招行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錢? 我也學習一下招行的服務精神,對讀者們要用心,服務要做全套,會堅持寫完的。 敬請期待。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:夏至1987,感謝您的關注。 點個關注再走吧?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文章來源取自於:
每日頭條 https://kknews.cc/finance/lvo9r9z.html
MOMO購物網 https://www.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7185068&memid=6000007380&cid=apuad&oid=1&osm=league
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們會立刻下架。
DMCA:dmca(at)kubonews.com
聯絡我們:contact(at)kubonews.com
【momo週年慶特價】【產品即將出清】【刷樂天信用卡享優惠】
【這款好用嗎?試給你知道】 【sagami 相模】元祖002極致薄衛生套(6入盒)【使用心得】 【顧您養樂菌】得健樂 養樂菌酵素15包x30公克(乳酸菌)(1)【開箱和使用心得分享】 【韓國HAPPYCALL】鑽石IH30公分深炒不沾鍋+不銹鋼18公分雙耳湯鍋組(電磁爐可用)【開箱和使用心得分享】 【米雅可】導磁黑晶不沾平煎鍋24cm【Dcard開箱推薦開箱】 【Vimi薇迷】水光素顏飲1盒(50mlX10瓶盒共10瓶)
留言列表